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

2017年度回顧1 _事

圖片
摘要:多半沒做到,但是投資做到了 字數:不重要 這是三月寫的,回頭看看,究竟表現得如何了: 壹、 寫作部分 1.        每天寫一篇工作心得 + 生活心得。兩篇字數不限。X 預計文章:730篇 實際文章:106篇 貳、 健康部分 1.            四月半馬   搞錯參加日,錯過X 2.             六月全馬     忘了報名。。。。錯過X 3.            九月鐵人三項準備     4.            鐵人三項         失敗X 5.            每天冥想五分鐘    累積:14小時X 參、 能力 1.            精通廣東話    參加6場聚會,沒精通X 2.            精通英文書寫  無法評量X 3.            記帳,了解自己的生活習慣與原則。能夠清楚寫出來。   無法評量X 肆、 朋友 1.            認識 50 個新朋友 . 要有交流 超過100個,但如何確定品質?O 伍、 美股 1.            不要賠光錢  投資有達到目標O 另外,打入上過的課或主要較費時活動 1. 廣東話兩期課 2.廣東話線上課(還沒上完) 3.業務與銷售談判課 4.一支麥克風系列活動參與 5.怪老子投資基礎理論與應用 6.怪老子教你看懂財報 7.專案管理:動態排程基礎 8.綠角ETF關鍵報告 9.Python課 10.彼得潘IOS開發 從這個三月多的『死命檢視』10條目標中,基本上真的有達到的,竟然只有1項。 這是意外,也是比較不可控制的項目,竟然戰勝了前面的前面『人為控制』目標。 很明顯的,有相當多的問題可以檢討。 再目標部分,過去再設定上有幾個問題 再目標部分,過去再設定上有幾個問題,以Smart角度分析 上述目標,基本上都不具有這些特性,尤其是缺乏衡量機制,與訂立時間做檢討。運動原本很有堅持,但是幾次忘記時間,就打消了持續動力。廣東話部分,後期被太多、情給分散了。 記帳與冥想,雖然程式都有紀錄,所以沒有有時會懶得去想,最後就會不了了之忘掉。最後,這些都像是雜支,但是

【工作40】資料系統的基本認識

圖片
摘要:展示,應用,資料。分層,是系統認識的重要概念。 字數:1405 不論是了解人工智慧,或是了解整個的電腦系統,最重要的核心也就是再『溝通』。如何利用技術來幫助人與人的訊息有效率溝通,也就是科技進步的意義。其中,對系統一知半解的人來說,人與電腦溝通的架構,大抵都是這三層模式的溝通方式,展示介(Presentation),應用程式邏輯(營運層business logic)與資料庫(data)也就是所謂的資訊傳遞架構。 作為一個新人,也曾經問過,那為什麼不直接展示介面連到資料庫呢?假想一下,如果交男女朋友,有可能給對方看外表後,就直接給對方通大腦讓了解自己的一切嗎? 站在公司角度上,如果對方單純看過介面後,就可以進到資料庫,那就有可能面臨資料庫被破壞或是惡意攻擊的可能。所以在過去的兩階段資料傳輸結構,會轉成了三階段的傳輸結構,也就是中間還會有所謂的應用程式介面,這邊也可以說是一種營運表現。 正所謂,認識對象,不只從對方的顏行舉止(介面),與互動表作息(應用層),最後才談心(資料庫)。所以,這些應用程式就像是和對方約會,看電影,去家裡坐坐聊天,透過這些舉動來認識一個人(這當然是比喻囉)。 這也反映出來所有的程式或是軟硬體都是可以優化的,畢竟,總是希望呈現最好的一面給對方(使用者)。 從這樣的角度來說,也對企業或是資料層有保險,因為在互動層級上中間有了一層保護。資料層對的是應用程式(AP層),而應用程式(AP層)對的會是使用者介面,而用戶也不會直接進入到到資料層,而增加不必要風險。 而透過分層的方式,也讓衍生出了『模組化』的認知。企業或是組織上,如果有需要進行更動,或是讓既有系統跑得更順,也不用一次性的做更換,只需要看是硬體的問題,還是應用層的問題來做單一修正即可。 大致上的呈現,會是這樣的圖表: 上面可以看到還有幾個比較生澀的詞語,像是負載平衡,或是再講傳訊系統會講到的HA,這又是什麼? 所謂的負載平衡(Load Blance),簡單說就是『平均分配資訊』,例如在大企業中,可能一次買了10台的伺服器,但是最常用的可能是只有五台,另外五台大多只有尖峰時候才會用到,離峰得時候多用不到,那這樣平日不就浪費了嗎?於是有了LB這樣的機制,也就是讓所有的運算需求,可以平均的分散到每